最新刑法常识 相关知识
2020-11-13 404 人看过[刑法常识] 犯罪未遂概述_犯罪未遂的类型
犯罪未遂概述_犯罪未遂的类型 犯罪未遂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类型,也反映不同的社会危害性。 (一)实行终了的未遂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这是以实行行为是否实行终了为标准所作的区分。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犯罪人已将其认为达到既遂所必需的全部行为实行终了,但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例如,犯罪人向被害人食物中投放了毒药,被害人中毒后被他人发现后送往医院抢
2020-11-13 376 人看过[刑法常识] 犯罪未遂概述_未遂犯的处罚原则
犯罪未遂概述_未遂犯的处罚原则 根据刑法第23条第2款的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首先,犯罪未遂应当负刑事责任。其次,由于刑法规定的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要确定对于犯罪未遂是否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最后,在确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况下,要进一步确定是从轻处罚还是减轻处罚。 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开始实施刑法分则
2020-11-13 479 人看过[刑法常识] 犯罪中止概述_犯罪中止的概念及特征
犯罪中止概述_犯罪中止的概念及特征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 根据刑法第24条的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作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的犯罪中止,是指
2020-11-13 461 人看过[刑法常识] 犯罪中止概述_中止犯的刑事责任
犯罪中止概述_中止犯的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24条第2款的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首先,中止犯应当负刑事责任。其次,对中止犯应当分别情况减免处罚。所谓“没有造成损害”,应理解为没有造成任何危害结果;所谓“造成损害”,应理解为造成了一定危害结果,但没有造成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果。 刑法规定对中止犯减免处罚,一是
2020-11-13 818 人看过[刑法常识] 共同犯罪概述_共同犯罪的概念及与犯罪构成的关系
共同犯罪概述_共同犯罪的概念及与犯罪构成的关系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 相对于单独犯罪而言,共同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犯罪。根据刑法第25条第1款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这一定义科学地概括了共同犯罪的内在属性,体现了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为有效地惩治共同犯罪提供了法律武器,为理论上研究共同犯罪指明了方向。 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要求我们特别注
2020-11-13 755 人看过[刑法常识] 共同犯罪_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共同犯罪_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是指共同犯罪这一特殊的犯罪形式的成立必须具备的条件,它揭示共同犯罪与单独犯罪的区别。至于共同犯罪构成什么罪,则取决于二人以上的共同故意犯罪行为符合何种具体的犯罪构成。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是:必须二人以上、必须有共同故意、必须有共同行为。 一、必须二人以上 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
2020-11-13 730 人看过[刑法常识] 共同犯罪_共同犯罪的形式
共同犯罪_共同犯罪的形式 共同犯罪的形式,也即共同犯罪的结构,是指各共犯人的故意犯罪行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共同犯罪的形式不同,其社会危害性就不同。 一、任意共同犯罪与必要共同犯罪 刑法分则规定的一人能够单独实施的犯罪由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时,就是任意共同犯罪,如故意杀人罪、放火罪等,既可以由一人单独实施,也可以由二人以上共同实施。当二人以
2020-11-13 815 人看过[刑法常识] 共同犯罪_共犯人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
共同犯罪_共犯人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 对共犯人进行分类并规定相应的处罚原则,有利于正确处理共同犯罪。我国刑法规定了主犯、从犯、胁从犯与教唆犯。 一、主犯及其刑事责任 (一)主犯的概念与种类 根据刑法第26条第1款的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可见,主犯包括两类:一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即
2020-11-13 777 人看过[刑法常识] 共同犯罪_共同犯罪的特殊问题
共同犯罪_共同犯罪的特殊问题 一、共同犯罪与身份 (一)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的共同犯罪 不具有构成身份的人与具有构成身份的人共同实施真正身份犯时,构成共同犯罪。例如,一般公民不可能单独犯脱逃罪,但可以教唆、帮助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因而构成该罪的共犯。首先,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等特殊主体仅就实行犯而言。至于教唆犯与帮助犯,
2020-11-13 889 人看过[刑法常识] 单位犯罪概述_单位犯罪的概念
单位犯罪概述_单位犯罪的概念 单位犯罪,一般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或者本单位全体成员谋取非法利益,由单位的决策机构按照单位的决策程序决定,由直接责任人员具体实施的犯罪。据此,单位犯罪具有以下特点: 1.单位犯罪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犯罪,即是单位本身犯罪,而不是单位的各个成员的犯罪之集合。单位依赖于其成员而存在,如果没有成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公布
法律资讯
提问
08-16 10:26:24
姚格丽提问
07-22 06:50:30
李国涛提问
09-21 14:16:11
提问
06-15 16:56:30
王律师,我现在因销售伪劣产品在取保候审阶段,我想咨询你一些问题,我加您微信了,您能通过一下吗,还有请您作为辩护人费用是怎么收取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