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份
城市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
新疆
台湾省
香港
澳门
发布时间:2020-11-13 23:13:50 浏览:1169
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_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概念定义
规制不公开审理案件的泄密行为,可以更有效保护国家利益和个人权益。
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在通常情况下难以被普通人获悉,因而不容易被侵犯。而在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上述信息常因法庭审理的需要,可以被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等轻易获知,对此,上述人员更应尽到审慎的保密义务。
所谓“泄露”,是指将本不应告知他人的信息让他人知悉。根据《宪法》第12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属于特别情况,不得进行公开审理的案件。在刑事诉讼中,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18周岁的,不公开审理;在民事诉讼中,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 的不公开审理;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在行政诉讼中,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不公开审理。
所谓“不应当公开的信息”,是指之所以该案件不能进行公开审理的对国家、当事人权益有重大影响的相关信息,如涉及国家秘密的不 公开审理的案件中的国家秘密,涉及个人隐私的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的个人隐私,涉及商业秘密的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的商业秘密,被告人为未满18周岁未成年人 的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被告人的个人身份信息。
“造成信息公开传播”,是指不应让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 以外的其他人所知悉的信息为大范围社会公众所知悉。“其他严重后果”,是指因信息泄露而给利益相关者所带来的严重损失,如国家秘密为他人所知悉,将可能造 成危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防安全或者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如诉讼参与人的个人隐私为他人所知悉,导致其名誉、人格遭到贬损,甚至引发自伤、自杀等严重后果的,如商业秘密为他人所知悉,给商业秘密所有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的等等。
虽然所谓的“不公开审理”属于法院审理阶段使用的概念,甚至有些案件还需要当事人申请才能够确定是否为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进入法院审理阶段,法院宣告该案件为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后,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才不得泄露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在法院宣告该案件为不公开审理案件前则不受此限制。由于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职业具有高度专业性,该职业规范即为这些人群设置了相应的保密义务。如《治安管理处罚法》第80条规定“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办理治安 案件时,对涉及的国家秘蜜、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应当予以保密。”
从法律规定,可以看出,这些保密的范围与法院不公开审理案件的范围相比,基本一致。所以,在时间上,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一经接触这些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即负有相应的保密义务,不得随意泄露。在该案件进入法院审理阶段被确定为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之前,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亦不得泄露此类信息。
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审理完毕,已作出判决,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仍然不能泄露相关的不应当公开的信息。之所以不公开审理,正因为其所涉及的相关信息不适合公开传播,可能给国家、当事人带来严重的影响。如《民事诉讼法》第156条即规定“公众可以查阅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判书,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内容 除外。”所以即使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审理完毕作出判决,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仍然负有保密义务,不得泄露。
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_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立案量刑标准
《刑法》第三百零八条之一第一款: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造成信息公开传播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
三十六、在刑法第三百零八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三百零八条之一:“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造成信息公开传播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有前款行为,泄露国家秘密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九十八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公开披露、报道第一款规定的案件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_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构成要件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具体而言,即不公开审理的案件诉讼中的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等。
刑 事诉讼中的诉讼参与人包括当事人(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和被告)、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 译人员;民事诉讼中的诉讼参与人包括当事人(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第三人)、诉讼代表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员和翻译人员;行政诉讼中 的诉讼参与人包括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员和翻译人员。
“其他诉讼参与人”是指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员、翻译人员。
主观要件
本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既可是直接故意,也可是间接故意,行为人主观上需明知所泄露的信息属于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信息。至于主观上有没有牟利的目的,不影响本罪的认定。
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司法机关正常的诉讼秩序,具体而言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审判秩序,以及诉讼当事人涉案信息的安全。
客观要件
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公开的信息,造成信息公开传播或者其他严重后果。
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_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司法解释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80条规定“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办理治安 案件时,对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应当予以保密。”
《刑事诉讼法》第52条规定“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 密。”第150条第2款规定“侦查人员对采取技术侦查措施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应当保密”。《律师法》第38条第1款规定“律师应当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
《民事诉讼法》第156条即规定“公众可以查阅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判书,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内容 除外。”
分类:危害国家安全罪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