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快速咨询
全国专业无罪辩护刑事律师服务平台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学知识 > 法律常识

法律常识

法律常识,法律常识的意义,学习法律常识流程,熟悉法律常识时效相关规定,到无罪辩护网法律常识专栏。

治安管理处罚法释义
仲裁常识
公司法
医疗事故
合同常识
防骗手册

法律常识 相关知识

  • 2021-11-29 40 人看过[法律常识] 构成要件该当性

    一、概念   1.概念。也称构成要件符合性,是构成要件的实现,即所发生的事实与刑法条文所规定的构成要件相一致。   2.性质:构成要件该当性的判断,是一种价值关系的事实判断,是一种抽象的、定型的判断,或者说是用一种抽象的、定型的基准进行的判断。构成要件是违法行为的类型。   二、构成要件的机能   1.自由保障机能。只要不实施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

  • 2021-11-29 28 人看过[法律常识] 构成要件的要素

    1、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1)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说明行为外部的、客观面的要素。如行为主体、身份、行为、结果。   (2)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表明行为人内心的、主观面的要素。如故意、过失、目的、动机。   注意二者的区分:是只要存在于人的心理,还是必须在客观上有所表现。   刑法第385条受贿罪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包括

  • 2021-11-29 67 人看过[法律常识] 构成要件的分类

    1、基本的构成要件与修正的构成要件。   (1)基本的构成要件:刑法分则条文就单独的既遂犯所规定的犯罪构成。   (2)修正的犯罪构成:刑法总则就未遂犯、共犯(教唆犯与帮助犯)对基本构成要件进行修正而形成的构成要件。   2、关闭的构成要件与开放的构成要件   (1)关闭的构成要件(完结的构成要件、封闭的构成要件):是指刑法条文在构成要件的规定

  • 2021-11-29 31 人看过[法律常识] 构成行政拘留的条件有哪些?

    行政拘留 是指法定的行政机关(专指公安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人,在短期内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种行政处罚。行政拘留是最严厉的一种行政处罚,通常适用于严重违反治安管理但不构成犯罪,而警告、罚款处罚不足以惩戒的情况。因此法律对它的设定及实施条件和程序均有严格的规定。行政拘留裁决权属于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期限一般为10日以内,较重的不超过15日;行政拘留决定宣告后,在申请复

  • 2021-11-29 27 人看过[法律常识] 构成渎职罪的主体包括哪些?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有渎职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只有

  • 2021-11-29 30 人看过[法律常识] 构成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客观要件是什么?

    行为人在客观上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贿赂的行为,或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详续费的行为。   1、索取或收受了贿赂。所谓贿赂,是指金钱、物品或其他诸如房地产使用权、计划供应票证等财产性利益。所谓索取贿赂,是指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他人求其谋取利益或解决困难等时,采取刁难、拖延、要挟等手段,主动向对方索要贿赂的行为。至于索贿的

  • 2021-11-29 25 人看过[法律常识] 构成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客体要件是什么?

    本罪的客体为复杂客体,它不仅侵犯了公司、企业的正常管理活动,也因其产生的不正当行为有碍公平竞争原则,使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受到干扰,随着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各种类型的公司雨后春笋般地产生,伴随着的是公司、企业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在各种经济往来中,大肆索取或收受贿赂的情况,如购买原料、产品收受回扣等等也越来越多。由于这些人员身份不一,不同于传统受贿罪中的国家工作人员,

  • 2021-11-29 29 人看过[法律常识] 构成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主体要件是什么?

    本罪主体是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这里所说的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包括公司、企业的董事、监事、经理、会计及其他行政人员、业务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   关于构成本罪的主体,本条第3款又作一项特别规定,即国家工作人员犯本条之罪的依照本法第385、386条(受贿罪)的规定处罚。由此可见,本条对受贿罪呐主体作了重大修改。即今后构成受贿罪的人只限于国家工作人员。而关于“国家

  • 2021-11-29 178 人看过[法律常识] 构成丢失枪支不报罪条件是什么?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丢失枪支后不及时报告,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这里的丢失,既包括因行为人保管不善而遗失,也包括枪支被盗、被抢、被骗或其他丧失对枪支控制的情况。   1、这里的不及时报告,是指在发现枪支丢失后未立即报告,这是构成本罪的一个重要条件。如果行为人在枪支丢失后一段时间内一直未发觉丢失而被他人利用作案时,不宜认定其是不及时报告。如果行为人对枪支保管完全是

  • 2021-11-29 35 人看过[法律常识] 构成不作为形式犯罪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一、构成不作为形式犯罪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不作为,是指行为人消极地不去实施自己有义务实施且能够实施的行为。不作为是人的消极行为,但不是所有的消极行为都属于刑法上的不作为。由“不作为”的定义可知,刑法上的不作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不作为犯罪成立的前提条件。这里的“义务”主要有以下四个来源: (1)法律明文

热门文章
推荐律师
  • 优秀刑辩律师

    杨树英 律师

    金融犯罪,刑事上诉,附带民事

    15632514568

  • 优秀刑辩律师

    黄书海 律师

    经济犯罪,金融犯罪,附带民事

    17710921395

  • 优秀刑辩律师

    张淑锋 律师

    经济犯罪,知识产权犯罪,附带民事

    15810764225

更多最新咨询
Copyright 2020 无罪辩护 京ICP备160524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