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快速咨询
全国专业无罪辩护刑事律师服务平台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学知识 > 法律常识

法律常识

法律常识,法律常识的意义,学习法律常识流程,熟悉法律常识时效相关规定,到无罪辩护网法律常识专栏。

治安管理处罚法释义
仲裁常识
公司法
医疗事故
合同常识
防骗手册

法律常识 相关知识

  • 2021-11-29 33 人看过[法律常识] 计生证明能否作为道路运输行政许可的前置条件?

    咨询:自2000年以来,我们当地政府按照《湖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要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对当事申请办理《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道路运输证》时,必须先查验申请人提供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实施“一证管多证”。无《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的,不得受理当事人的申请。《湖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实施办法》第十条规定:“公安、工商、卫生、劳动、交通、

  • 2021-11-29 27 人看过[法律常识] 计划生育行政赔偿程序

    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机关(含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享有获得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机关(赔偿义务机关)赔偿的权利。根据《国家赔偿法》,计划生育行政赔偿的程序是:   1、申请和受理   受害人的赔偿请求,应当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也可以在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

  • 2021-11-29 40 人看过[法律常识] 警方处理卖淫嫖娼新规定

    日前,省公安厅出台了《关于办理卖淫嫖娼案件的指导意见》,在加大对卖淫嫖娼活动打击力度的同时,明确了具体的量罚标准。同时,《指导意见》根据宽严相济的原则,视情节制定了从轻和从重处罚的标准。   据介绍,以往公安机关在查处卖淫嫖娼这一社会丑恶现象时,主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由于没有具体的量罚标准,公安民警在办案时执法尺度难以把握,执法随意性较大,既有滥

  • 2021-11-29 39 人看过[法律常识] 警察私闯民宅之后项链丢了怎么办?

    一、警察私闯民宅之后项链丢了怎么办? 第二百四十五条 【非法搜查罪】【非法侵入住宅罪】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我国《宪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这一规定是《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之规定的宪

  • 2021-11-29 41 人看过[法律常识] 解除公务员处分的条件

    解除公务员处分的条件   公务员受开除以外的处分,在受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并且没有再发生违纪行为的,处分期满后,由处分决定机关解除处分。   具体而言,解除处分决定的条件有三个方面:   (1)公务员所受的是开除以外的处分。   (2)在受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   (3)没有再发生违纪行为。   (4)处分期满。这一条件不是绝对的,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有特殊

  • 2021-11-29 33 人看过[法律常识] 解释受过刑事处罚的人

    刑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部门报告   刑法解释:第一百条【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一百条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   【解释】本条是关于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部门报告的规定。

  • 2021-11-29 29 人看过[法律常识] 解读《治安管理处罚法》

    针对即将实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四川合泰律师事务所的何佳林律师指出,该法的监管范围相对更宽,涉及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律师特别提醒市民,以前日常生活中的“小事”,3月1日后就可能成为违法行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市民如有类似噪音扰民、强行乞讨等遭遇,也可以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   QQ表情不要带“颜色”   杨先生与朋友通过QQ聊天时,不时给

  • 2021-11-29 30 人看过[法律常识] 见义勇为的类型及其处理原则

    见义勇为依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在发生矛盾纠纷时也就依不同的原则标准进行处理。因见义勇为者的人身和财产在受到损害时才具有法律意义,故本文着重分析见义勇为者在人身和财产受到损害而易引发矛盾纠纷情况下的分类及其处理原则。 见义勇为依是否有侵害人或违约责任人是来区分,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在见义勇为中只有行为人和具体的保护对象,即受益人,无侵害

  • 2021-11-29 33 人看过[法律常识] 见义勇为的法律特征

    见义勇为是指非因法定职责或者约定义务,为保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行为。见义勇为从性质上说是一种道德义务,属于一种事实行为,而不属于法律行为;就其行为的内容而言,既可以是法律行为,也可以是事实行为,因此,在见义勇为中并不要求行为人要具有相应的民事法律行为,而只要求行为人有相应的认识能力即可。在有

  • 2021-11-29 38 人看过[法律常识] 见义勇为名词解释

    见义勇为指公民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构成见义勇为有三个要件,缺一不可。一是以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为目的;二是具有不顾个人安危的情节;三是实施了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 见义勇为指公民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

热门文章
推荐律师
  • 优秀刑辩律师

    杨树英 律师

    金融犯罪,刑事上诉,附带民事

    15632514568

  • 优秀刑辩律师

    黄书海 律师

    经济犯罪,金融犯罪,附带民事

    17710921395

  • 优秀刑辩律师

    张淑锋 律师

    经济犯罪,知识产权犯罪,附带民事

    15810764225

更多最新咨询
Copyright 2020 无罪辩护 京ICP备160524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