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份
城市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
新疆
台湾省
香港
澳门
发布时间:2024-08-27 07:25:34 浏览:113
2023年4月7日,时值暖春时节,以老一辈著名法学家、人民教育家高铭暄先生名字命名的“高铭暄学术馆”在浙江玉环正式落成开馆,高铭暄学术思想研讨会同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70多位法学专家学者齐聚玉环,共同见证“高铭暄学术馆”揭牌开馆,高度评价了高铭暄先生的学术思想。
高铭暄先生是当代著名法学家和人民教育家,新中国刑法学专业第一位博士生导师,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新中国刑法立法创建和发展历史的主要见证人和参与者,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人民教育家”“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称号,为我国刑法学的繁荣发展和刑法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作出了重大贡献,其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是我国法学界乃至教育界宝贵的精神财富。高铭暄先生既是德艺双馨的法学泰斗,又是桃李满天下的人民教育家,他心怀“国之大者”,秉持“教育乃我之事业,科学乃我之生命”的人生信条,甘于平凡却又不凡,数十载如一日,夙兴夜寐、孜孜以求、衣宽不悔,将爱和责任播洒杏坛,铭记使命、甘当人梯、无怨无悔,用一生诠释着师者本色。从1953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至今,高铭暄先生在杏坛辛勤耕耘并在法治道路上不懈求索已过去了整整70个春秋。在长达70年的教书育人生涯中,高铭暄先生满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满怀对法治事业的无限热爱,为祖国的刑事法治建设和法学教育事业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岁月悠悠,高铭暄先生从一位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成为德高望重的一代法学宗师,他的经历见证着我国民主法治发展的脚步。他严谨沉稳、笃实求新的治学态度,博而后精、经世致用的学术风格,虚怀若谷、温文尔雅的精神风貌,在法学界有口皆碑。高铭暄先生虽年逾耄耋、满头白发,但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充满着长者的亲切、谦逊、睿智、和蔼,处处流露着大家风范。
新落成的高铭暄学术馆坐落在高铭暄先生家乡浙江省玉环市大麦屿街道庆澜公园河畔,采用玉环海岛景观“礁石”的建筑设计,通过体块的堆叠切分,彰显了海港特色的文化脉络,承载着高铭暄先生的士人风骨及对故乡的深情,馆内设有展厅、工作室、藏书室、报告厅等设施,展厅主入口处“学贯中西,桃李天下,一代宗师,享誉世界”的十六个大字醒目而庄重,展厅内通过大量影像、手稿、书信、藏书、文献等珍贵文物、资料,集中展陈高铭暄先生的生平履历、学术贡献、立法之路、社会影响等内容,充分展现了老一辈著名法学家的高尚师德师风、精深学术造诣和坚定法治信仰。作为新打造的文化地标,高铭暄学术馆不但是传承和弘扬高铭暄先生学术思想和学术成果的重要窗口,也是重要的法学教育基地和学术交流平台,更是全国法学院校学生别样而生动的思政课堂,有望为我国法学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法治宣传、普法教育和法治建设发展等贡献独特力量。
高铭暄学术馆落成开馆,是新中国刑法学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喜事,也是全国法学界的一次学术盛会,其为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促进法学学术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为推动全民普法、拉近法律与群众的距离提供了一个新的阵地,为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传承文脉提供了一个新的窗口,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辉煌成就提供了一张新的名片。可以说,高铭暄学术馆的建设和落成,是新时代我国法学教育与法学理论研究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对于传承弘扬老一辈著名法学家的学术思想和精神品格、推动新时代法学教育与法学理论研究事业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将为我国法学教育和法治建设领域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高铭暄学术馆落成开馆,时逢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以下简称“两办”《意见》)之际,其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既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深入领会落实“两办”《意见》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立足中国国情和法治实践,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以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高铭暄先生作为法学界唯一获“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的著名法学家,从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亲自给高铭暄先生颁授奖章到高铭暄学术馆落成开馆,我们从中深刻感受到党中央对做好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一个充满生机活力、令人更加向往的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正阔步向我们走来。
高铭暄学术馆落成开馆,既是礼赞高铭暄先生“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大师风范,也有利于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教师的特殊厚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需要更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需要更多像高铭暄先生这样集“经师”和“人师”于一身的“大先生”。他们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这支主力军的筑梦人,是坚守教育报国初心、担当立德树人使命的大国良师,是我们民族高挺的脊梁和永恒的丰碑。
社会在前进,时代在发展,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楷模,他们为我们树立起了标杆和旗帜。高铭暄先生就是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标杆,当今我国高等教育和法治建设领域的一面旗帜。高铭暄学术馆落成开馆,是我国法治进步和高等教育繁荣发展的缩影之一,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更是对时代楷模精神的生动诠释。标杆彰显榜样力量,旗帜指引前进方向。作为法学工作者,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要以高铭暄学术馆落成开馆为契机,以高铭暄先生为榜样,学习他的高贵品质、道德情操、家国情怀和崇高风范,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当时代之先锋、担国家之大任。
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正确政治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高铭暄先生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浓厚的家国情怀,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学习研究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走在前、作表率,切实把科学理论贯彻落实到法学教育与法学理论研究各项工作之中,在法学界树立了良好示范。我们要像高铭暄先生一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站稳政治立场,心中装着人民,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努力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要积极投身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用实际行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新贡献。在高铭暄先生长达70年的法治人生中,他始终围绕法治建设领域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加强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和回答,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推进法学理论创新和学术发展,并且全程参与了新中国刑法的制定与起草工作,在繁荣法学理论研究、培养法治专门人才、参与法治实践活动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可谓名副其实的投身法治建设的带路人。我们要以高铭暄先生等先进典型为榜样,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发挥优势、运用专长,扎实开展法学理论研究,围绕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依法治国中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对策建议;献身法学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更多优秀法治人才,踊跃参与法治建设实践,推动国家法治文明进步,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要心怀“国之大者”,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高铭暄先生在杏坛辛勤耕耘70载,始终坚守师者初心,潜心教书育人,活跃在教学科研一线,夜以继日地学习和工作,创造了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大先生”。我们要对标对表、见贤思齐,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锤炼过硬的扎实学识,涵养宽厚的仁爱之心,在个人品德、学术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为人师表,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产出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学术精品,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和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努力做繁荣学术研究的带头人、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人、中华民族“梦之队”的逐梦人。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