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份
城市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
新疆
台湾省
香港
澳门
发布时间:2024-08-23 06:25:35 浏览:71
专车接送、礼品相赠、健康讲座附带专家问诊、知名企业保障产品品质……利用精心包装的身份履历、天花乱坠的疗效允诺,史某等人通过虚假宣传、更换包装,将普通食品、饮料伪装成保健药品,先后骗取3000余名受害老年人4400余万元。
近日,上海市闵行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史某等10人诈骗案获判,10名被告人分别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至三年不等的刑罚,各并处罚金。
安排专车上门接送
“阿叔,我们是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的工作人员,近期正在您家附近为老年朋友们做健康讲座,了解到您腿脚不便,我们安排了专车上门接送,参加讲座还有礼品赠送哦。”2022年2月,刘阿叔接到电话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同意了陌生人的邀请。
到达讲座现场,刘阿叔和老伴瞬间被礼堂内热烈的气氛感染。台下有四五十位老年人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讲,台上“医学院副院长”“科学院研究员”宣布着一个又一个“喜讯”。讲座过程中,现场工作人员时而鼓掌叫好,时而向听众们派发礼物。
“各位爷叔阿姨,我们的药品吃了不仅能净化五脏六腑,还能延缓衰老!”台上一位“副院长”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中的粉末倒入一瓶黑水中,瞬间瓶子里的水变清了。神奇的效果加上热闹的氛围,刘阿叔和老伴也加入了排队付款的队伍。
服用许久不见疗效
花了数万元买回来一堆瓶瓶罐罐,刘阿叔和老伴服用这些保健药品许久,却一直不见神奇疗效。联系退款时,曾经热情贴心的“业务经理”却总以“疫情封控出行困难”“资金周转需要时间”“再吃一段时间看看效果”等理由推诿搪塞。由于始终拿不回退款,刘阿叔遂报警求助。
遇到同样情况的还有王阿姨。“我通过药盒上的信息查询了生产厂商的工商备案,和厂家沟通后,他们说我妈买的这些药品外包装都被修改过了,把产品类型从固体饮料改成中药制品,这些饮料成本不到10块钱!”王阿姨的女儿说,直到她将查询结果摆到妈妈面前,王阿姨才方知被骗。攒钱买来的“神仙药”竟成了始料未及的“糟心事”,此时王阿姨才后知后觉地想到,当初向她推销药品的“云南医生”却是北方口音。
精心谋划精准行骗
闵行警方接报警后,对史某等人以涉嫌诈骗罪立案侦查。经侦查,这是一个层级严密、分工明确的诈骗团伙,史某等人形成了包括锁定目标群体、冒充医师专家、培训推销话术、处理售后事宜在内的分工明确、紧密配合的犯罪链条。
在上海市各小区、公园等老年人经常活动的场所,他们通过发放礼品、免费家政等理由上前搭话,套取老年人基本信息,并锁定有基础疾病、退休、独居老人为目标群体。他们包装自身背景、安排专车接送,将目标老人骗至讲座现场。
随后,伪医师、伪专家登台授课。他们授课前打着名贵药材、现代科技、售前优惠等噱头,授课时现场演示“疗效”,授课后根据前期套取的信息进行针对性问诊,运用事先培训的话术向被害人出售大量药品。
“每晚都会有经理、总监对我们进行话术培训,谎称这些药品疗效显著,而且只有我们内部人才能购买。”冒充医师的韩某说。
为规避风险,防止老人家人发现后报案,该团伙规定讲座过程中严禁录音录像,购买药品原则上使用现金支付;以方便、环保为名,要求老人们拆除被修改过的外包装后再将药品带走。针对没有带足现金的老人,该团伙还会派专人陪同,送老人到家中或银行取现。
检察官提醒,面对真假难辨的保健产品,广大消费者在购买前务必理性分析、谨慎决策,要在具备保健品销售资质的场所购买,选购生产厂商、生产日期、保质期限与保健食品批准文号齐全的产品;若遇无证销售、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消费者可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子女也应多关心家中老人,帮助老人提高防骗意识,不给骗子打“亲情牌”的可乘之机。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