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份
城市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
新疆
台湾省
香港
澳门
发布时间:2024-05-23 06:25:41 浏览:183
刑法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之目的
封建时代刑法存在着罪刑擅断 刑罚残酷等弊端。因为罪刑擅断,导致个人不能事先预测自己行为后果,常常不安,个人行为受制于统治阶层意志,无自由可言。同时 过于残酷的刑罚极大侵害个人权利。为了改善这种境况 必须限制国家权力,保护个人自由。
简言之:罪刑法定原则在于限制国家权力的恣意性,保障个人自由。
罪刑法定原则思想基础
罪刑法定原则思想基础为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
民主主义:国家重大事务应该由国民自己决定,但由于不可能每个人都为立法者。由人民选举出立法机关,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制定出保障全体人民利益的刑法。由于制定的法律要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就必须体现公平与正义原则,限制立法权,立法机关必须遵循该原则,不能随意凭个人爱好立法。由于刑法要保障全体人民的利益,司法机关就不能随意解释法律。即立法与司法都要体现全体人民的意志 维护全体人民的利益,此为民主思想。
简言之:民主思想要求法律的立法与司法都必须考虑全体人民的利益,防止立法与司法恣意性。
尊重人权主义:在于保障个人自由行动,要保障个人行动自由就必须保证行为后果可预测性。只有保证了行为的可预测性,才能消除个人的不安,才能决策自己如何行为。要实现行为的可预测性,就要求事先制定成文法 明确规定行为的性质及法律后果 同时 要禁止事后法 事后法将使得人民丧失行为可预测性等。
罪刑法定原则基本内容
罪刑法定基本内容主要有:法律主义 罪刑明确性 禁止事后法(溯及既往) 禁止类推解释。
罪刑法定的核心在于保障行为可预测性。
法律主义及罪刑明确性:要保证行为可预测性,就必须事先制定成文法,并且明确规定哪些行为为犯罪,明确规定相应的法律后果。明确规定哪些行为构成犯罪,在于让人们能预测行为的性质,行为是犯罪被禁止,还是非犯罪被允许。明确法律后果,在于使人可以预测行为的后果。同时 刑法为裁判规范,法官必须按照法律规定:认定哪些行为为犯罪,犯罪及如何处罚。防止司法机关恣意裁判。
禁止事后法(溯及既往):如果将事后制定的刑法用于先前发生的行为,则行为人将丧失行为可预测性。事后法又称为溯及既往,即将法律适用于法律制定前的事实。但如果后制定的刑法比先前的刑法,法律后果更轻。如先前刑法规定某行为犯罪,而后刑法却规定该行为不为犯罪,此时将后刑法适用于先前的行为,是有利于行为人,并不会给行为人带来不可预测的伤害,反而还能扩大行为自由,所以这种溯及既往是允许的。
禁止类推解释:类推解释指两种行为有相似之处,就同等对待的情形。由于任何两种行为都可能有相似之处。比如一种行为被规定为犯罪,而另一种行为本来没被规定为犯罪,但由于与前者有相似之处,就被判定为犯罪。这样 可能许多原本法律规定不为犯罪的行为都将因为与规定的犯罪有某些共同特征而类推解释为犯罪,则丧失了行为可预测性。因此类推解释被禁止。
简言之:罪刑法定核心在于保障行为可预测性 凡是导致行为不可预测的行为都将被禁止。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