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份
城市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
新疆
台湾省
香港
澳门
发布时间:2020-11-13 01:32:21 浏览:397
刑事审判参考指导案例,自行调查重婚犯罪而遭受的物质损失应否获得附带民事赔偿
一、基本案情
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韦某,女,1975年7月24日出生,汉族,上海华东电脑利集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职员。
被告人陈某,男,1976年3月4日出生,汉族,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职员。因涉嫌犯重婚罪,于2001年6月4日被逮捕。
被告人邵某(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女,1969年1月28日出生,汉族,荷兰柏美纺织品有限公司职员。因涉嫌犯重婚罪,于2001年6月7日被逮捕。
自诉人韦某以被告人陈某、邵某犯重婚罪为由向某某市长宁区人民法院提起自诉。在诉讼过程中,韦某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请求判令邵某赔偿其调查邵某重婚犯罪事实而遭受的经济损失共计人民币3万元。
被告人陈某辩称:自己确与邵某同居,但非以夫妻名义。被告人陈某的辩护人提出:陈某与他人非法同居时间较短,其行为不构成重婚罪。被告人邵某辩称:其未与陈某举行婚礼并以夫妻名义相称。邵某表示愿意赔偿自诉人韦某的经济损失并向自诉人道歉。邵某的辩护人提出:认定两被告人以夫妻名义相称的证据不足,两被告人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长区人民法院经公开审理查明:
自诉人韦某与被告人陈某于2000年3月6日依法登记结婚,婚后两人感情较好。同年12月底,被告人陈某与邵某相识,并于2001年2月上旬至4月初以夫妻名义在本市茅台路460弄204室非法同居。4月底至6月初本案审理期间,被告人陈某与被告人邵某在本市槽溪路125弄7号402室继续非法同居。6月7日,被告人邵某投案自首。
刑事审判参考指导案例,自行调查重婚犯罪而遭受的物质损失应否获得附带民事赔偿,长宁区人民法院认为:自诉人韦某指控被告人陈某,与被告人邵某公开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被告人邵某明知陈某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事实清楚,据此向法庭宣读和出示的证据也均经庭审质证属实,证据确实、充分,予以确认。被告人陈某明知其与邵某以夫妻名义非法同居的事实被自诉人韦某察觉并提起诉讼,但仍不思悔改,在法院审理期间继续与邵某非法同居,两被告人的行为均已构成重婚罪。自诉人关于两被告人行为构成重婚罪的指控成立。被告人陈某的辩护人所提陈某的行为不构成重婚罪的意见,与事实不符,不予采纳;鉴于被告人陈某到案后有一定的悔罪表现,可酌情从轻处罚。被告人邵某的辩护人关于邵某的行为不构成重婚罪的意见,与事实不符,不予采纳。被告人邵某犯罪情节较轻,案发后在家属陪同下投案自首,当庭又向当事人表示歉意,并自愿补偿自诉人经济损失,认罪悔罪态度较好,犯罪情节较轻,依法可免除处罚。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韦某要求本院判令被告人邵某赔偿经济损失人民币3万元,依据不足,不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六十七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于2001年6月20日判决如下:
1、被告人陈某犯重婚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
2、被告人邵某犯重婚罪,免予刑事处罚;
3、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邵某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一审宣判后,自诉人韦某以原判对被告人邵某量刑畸轻,邵某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为由,被告人陈某以未与邵某公开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其行为不构成重婚罪为由,被告人邵某以无证据证明自己明知陈某已有配偶为由,向某某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某某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上诉人陈某有配偶而与他人公开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上诉人邵某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其行为均构成重婚罪,依法应予处罚。陈某的辩护人关于认定陈某犯重婚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意见以及陈某否认犯罪的辩解,与事实不符,均不予采纳。邵某及其辩护人关于邵某主观上不具有重婚的故意,邵某无罪的意见,与事实不符,不予采纳。原判鉴于邵某犯罪情节较轻,又有投案自首情节,并当庭向当事人道歉,自愿补偿韦某损失,认罪态度较好,故对邵某免予刑事处罚于法有据。上诉人韦某及其诉讼代理人请求加重邵某刑事处罚的意见,不予采纳。韦某要求判令邵某赔偿其因调查两被告人犯罪事实而支付的律师费、业务费、翻译费、交通费、餐费及为此减少的收人等共计人民币3万元,因上述损失与邵某的犯罪行为无直接必然联系,依法不应由邵某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对上诉人韦某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原判依法作出的刑事附带民事判决,并无不当,且审判程序合法,应予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a+九条第(一)项的规定,于2001年9月3日裁定如下:
驳回上诉人韦某、陈某、邵某的上诉,维持原判。
二、主要问题
自行调查重婚犯罪而遭受的物质损失应否获得附带民事赔偿?
三、裁判理由
重婚罪,指有配偶而重婚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一夫一妻是我国婚姻制度的基本内容。修改后的《婚姻法》明确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对重婚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已经有配偶的人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不仅严重破坏我国的一夫一妻制,而且也严重损害了有配偶人的家庭婚姻关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国刑法规定了重婚罪。
刑事审判参考指导案例,自行调查重婚犯罪而遭受的物质损失应否获得附带民事赔偿,重婚罪包括两种情况:1、有配偶的人重婚,即有配偶的人,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又与他人结婚。2、无配偶的人重婚,即无配偶的人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这里所说的结婚,既包括经过国家婚姻登记机关批准,履行了法律手续的结婚,也包括事实上形成的婚姻关系,即有配偶的人与第三者虽未经过婚姻登记机关批准,未履行法律手续,但事实上两人以夫妻名义同居,也就是所谓的事实婚姻。一般来讲,事实婚姻需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两人之间相互以夫妻相待,比如过正常的夫妻家庭生活与性生活;第二,对外两人明确以夫妻名义相称,比如,对邻居、朋友介绍两人系夫妻关系,在社会上以夫妻身份出现等等。就本案而言,陈某与韦某结婚后,又与邵某于2001年2月至4月上旬,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2001年3月,陈某、邵某还举办结婚仪式,并向他人分发喜糖。在居住区,陈某对保安人员介绍邵某是自己的妻子,而韦某出示的结婚证是假的。在民警面前,陈某仅承认邵某是妻子。邵某明知陈某己有配偶,而与陈某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在被告人陈某与邵某之间,以夫妻相称,过正常夫妻家庭生活与性生活;对外两人则以夫妻身份出现,致使不知内情的人以为两人确系夫妻关系。对陈某而言,有配偶而与他人建立夫妻关系,其行为已构成重婚罪;就邵某而言,明知陈某有配偶,而与陈某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其行为亦构成重婚罪。因此,一、二审法院依法认定两被告人的行为构成重婚罪是正确的。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