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快速咨询
全国专业无罪辩护刑事律师服务平台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学知识 > 经济常识

经济常识

经济常识,经济常识的意义,学习经济常识流程,熟悉经济常识时效相关规定,到无罪辩护网经济常识专栏。

劳动争议
劳动纠纷
司法鉴定
消费权益
知识产权
经济法规
财产分割
遗产继承

经济常识 相关知识

  • 2021-11-29 97 人看过[经济常识] 养老育幼、照顾病残在继承法中是如何体现的?

    养老育幼、照顾病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体现,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要求,是社会公德和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每个公民应尽的道德义务。 《民法通则》104条规定“婚姻、家庭、老人、母亲和儿童受法律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继承法》依民法的规定,把“养老育幼、照顾病残”作为一项基本原则,第12条规定“丧偶的儿媳对公、婆,丧偶的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

  • 2021-11-29 102 人看过[经济常识] 养子拒绝赡养,老人能否撤销遗赠扶养协议?

    【案情】 张老汉的老伴于2006年去世,无儿无女,张老汉独自一人生活。有一个侄子刘某,张老汉与他签订一份协议,将房产赠给刘某,同时约定刘某承担赡养义务,直至张老汉去世为止,然后张老汉将该房产办理赠与手续给了他。但是,从今年开始,刘某拒绝赡养张老汉,而且占用了该处房产,通过协商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请问张老汉该怎么办? 【评析】 张老汉与刘某签订的是遗赠

  • 2021-11-29 105 人看过[经济常识] 养子女有继承权吗?

    《婚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养父母和养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 《继承法》第十条规定:第一顺序继承人是配偶、子女、父母,该条还规定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的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婚姻法》和《继承法》的相关规定,明确了养子女与婚

  • 2021-11-29 100 人看过[经济常识] 养子女有继承权吗

    《婚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养父母和养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   《继承法》第十条规定:第一顺序继承人是配偶、子女、父母,该条还规定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的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婚姻法》和《继承法》的相关规定,明确了养

  • 2021-11-29 78 人看过[经济常识] 养子女是第一顺位继承人吗?

    首先,根据《收养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和收养一名的限制”。   其次,根据《继承法》第十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 2021-11-29 100 人看过[经济常识] 养子女对亲生父母也尽了赡养义务的,可以继承亲生父母的遗嘱

    被收养人对养父母尽了赡养义务,同时又对生父母扶养较多的,除可继承养父母的遗产外,还可分得生父母的适当的遗产。

  • 2021-11-29 93 人看过[经济常识] 养子女与生子女之间可以相互继承吗?

    养子女与生子女之间、养子女与养子女之间,系养兄弟姐妹,可互为第二顺序继承人。

  • 2021-11-29 104 人看过[经济常识] 其复员转业费是否属个人遗产?

    复员、转业军人的复员费、转业费、医疗费和资助金等费用属于其个人财产,在其死亡后应作为遗产,可以由其法定继承人继承。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第三条: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 (一)公民的收入; (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四)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 2021-11-29 105 人看过[经济常识] 关于遗嘱继承权高分法定继承 遗嘱继承

    遗嘱继承是按照立遗嘱人生前所立的符合法律规定的合法遗嘱的要求,确定被继承人及继承遗产的份额。补充回答: 1、就是说,你爷爷将他自己的财产归孙子的意思,已经做了公证遗嘱?只是你奶奶的部分不能做公证遗嘱是吗? 2、因为你奶奶神智不清,现在既做不了公证遗嘱、你奶奶立其他遗嘱也很可能无效:你说的奶奶也同意没有作用了,你奶奶的那部分遗产,只能适用法定继承了。 3、在

  • 2021-11-29 101 人看过[经济常识] 关于遗嘱无效的情形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下列遗嘱无效:   (1)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遗嘱作为一种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其实施时应要求行为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否则将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公民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应以设立遗嘱时行为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为标准,也就是说,设立遗嘱时遗嘱人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则该遗嘱有效,即使其后遗嘱人很快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亦不影响该

热门文章
推荐律师
  • 优秀刑辩律师

    杨树英 律师

    金融犯罪,刑事上诉,附带民事

    15632514568

  • 优秀刑辩律师

    黄书海 律师

    经济犯罪,金融犯罪,附带民事

    17710921395

  • 优秀刑辩律师

    张淑锋 律师

    经济犯罪,知识产权犯罪,附带民事

    15810764225

更多最新咨询
Copyright 2020 无罪辩护 京ICP备160524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