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份
城市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
新疆
台湾省
香港
澳门
发布时间:2020-11-13 23:12:29 浏览:695
第四百三十二条 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规,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军事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战时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解释】本条是关于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和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罪及其处罚的规定。本条共分两款。
第一款是关于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及处罚的规定。构成本罪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行为人实施了泄露国家军事秘密的行为。泄露包括以口头或者书面等各种形式,使不应知悉的人知悉。这种行为可以表现为作为,即行为人通过口头告知或者书信提供等主动行为泄露;也可以表现为不作为而泄露,即行为人没有按照有关保守军事秘密的规定,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以致泄露了军事秘密的行为。行为人泄露军事秘密包括故意泄露和过失泄露两种情况。
(二)行为人必须实施了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规的行为。保守国家秘密,特别是国家军事秘密,关系到国防的安全,战斗的胜败和国家与人民的重大利益。除刑法和其他有关法律作了规定外,国家还颁布了一系列的保守国家军事秘密的法规,每个军人都应严格遵守这些规定,保守国家军事秘密。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没有违反保守国家军事秘密法规的,当然不能构成本罪。
(三)行为人的泄密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这里规定的“情节严重”,主要是指行为人泄露大量军事秘密的,泄露重要军事秘密的,泄露的军事秘密对国家军事利益造成重大危害的,泄密手段极为恶劣的等情况。
根据本款的规定,行为人必须同时具备以上条件,才构成泄露军事秘密罪。对于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规,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军事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款是关于战时泄露国家军事秘密的犯罪和处罚的规定。战时泄露国家军事秘密,对于国家军事利益和国防安全具有严重的危害,因而本款对于战时犯有泄露国家军事秘密罪行的,规定了较重的刑罚。应当注意的是,战时构成泄露国家军事秘密罪,也要符合前款规定的条件。根据本款的规定,对于战时犯有泄露国家军事秘密罪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这里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主要是指泄露了大量军事秘密的,造成核心军事秘密的,造成了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等严重后果的情况。
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战时犯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罪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军事秘密的安全。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规,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的行为。其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最简单的口头陈述泄密,到高技术条件下的计算机网络泄密,不论哪种形式,只要能让无关人员知悉军事秘密的内容,均属泄露军事秘密的行为。在过失泄露军事秘密时,泄密行为既可以由行为人直接实施,如误用明码电报拍发秘密电文;也可以不由行为人直接实施,而是由他人直接实施,如行为人违反保密法规将秘密文件带到公共场所被盗或者丢失。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与泄密结果存在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所以应属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的行为。
主体要件
本罪的犯罪主体是所有军人。既包括对军事秘密负有特殊保密义务的军人,如机要、通信、保密人员等,也包括所有了解军事秘密的普通军人,而且不论他们是通过职务活动了解的军事秘密,还是通过其他渠道了解的军事秘密。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由过失构成。过失泄露军事秘密是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违反保密法规,会造成军事秘密泄露的危害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已预见却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将军事秘密泄露。
按照本条规定,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的行为,除需具备以上构成要件外,还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所谓情节严重,一般包括:机要、保密人员或者其他负有特殊保密义务的人员泄密的,战时泄密的,执行特殊任务时泄密的,泄露重要或者大量军事秘密的,因泄密造成严重后果的,泄密后隐情不报或者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的等。
刑法条文
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勾结敌人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判处死刑。
第四百五十一条本章所称战时,是指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部队执行戒严任务或者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时,以战时论。
分类:军人违反职责罪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