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份
城市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
新疆
台湾省
香港
澳门
发布时间:2020-11-13 00:38:13 浏览:319
正当防卫案例分析,朱某某故意伤害(防卫过当)案例
基本案情
朱某某,男,1961年5月6日出生,农民。朱某某之女朱某与齐某系夫妻,朱某于2016年1月提起离婚诉讼并与齐某分居,朱某带女儿与朱某某夫妇同住。齐某不同意离婚,为此经常到朱某某家吵闹。4月4日,齐某在吵闹过程中,将朱某某家门窗玻璃和朱某的汽车玻璃砸坏。朱某某为防止齐某再进入院子,将院子一侧的小门锁上并焊上铁窗。5月8日22时许,齐某酒后驾车到朱某某家,欲从小门进入院子,未得逞后在大门外叫骂。朱某不在家中,仅朱某某夫妇带外孙女在家。朱某某将情况告知齐某,齐某不肯作罢。朱某某又分别给邻居和齐某的哥哥打电话,请他们将齐某劝离。在邻居的劝说下,齐某驾车离开。
23时许,齐某驾车返回,站在汽车引擎盖上摇晃、攀爬院子大门,欲强行进入,朱某某持铁叉阻拦后报警。齐某爬上院墙,在墙上用瓦片掷砸朱某某。朱某某躲到一边,并从屋内拿出宰羊刀防备。随后齐某跳入院内徒手与朱某某撕扯,朱某某刺中齐某胸部一刀。朱某某见齐某受伤把大门打开,民警随后到达。齐某因主动脉、右心房及肺脏被刺破致急性大失血死亡。朱某某在案发过程中报警,案发后在现场等待民警抓捕,属于自动投案。
正当防卫案例分析,朱某某故意伤害(防卫过当)案例,一审阶段,辩护人提出朱某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公诉人认为朱某某的行为不具有防卫性质。一审判决认定,根据朱某某与齐某的关系及具体案情,齐某的违法行为尚未达到朱某某必须通过持刀刺扎进行防卫制止的程度,朱某某的行为不具有防卫性质,不属于防卫过当;朱某某自动投案后如实供述主要犯罪事实,系自首,依法从轻处罚,朱某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
朱某某以防卫过当为由提出上诉。河北省人民检察院二审出庭认为,根据查明的事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的规定,朱某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朱某某的上诉理由成立。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认定,朱某某持刀致死被害人,属防卫过当,应当依法减轻处罚,对河北省人民检察院的出庭意见予以支持,判决撤销一审判决的量刑部分,改判朱某某有期徒刑七年。
检察机关二审审查和出庭意见
检察机关二审审查认为,朱某某及其辩护人所提防卫过当的意见成立,一审公诉和判决对此未作认定不当,属于适用法律错误,二审应当作出纠正,并据此发表了出庭意见。主要意见和理由如下:
1、齐某的行为属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齐某与朱某已经分居,齐某当晚的行为在时间、方式上也显然不属于探视子女,故在朱某某拒绝其进院后,其摇晃、攀爬大门并跳入院内,属于非法侵入住宅。齐某先用瓦片掷砸随后进行撕扯,侵犯了朱某某的人身权利。齐某的这些行为,均属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2、朱某某的行为具有防卫的正当性。齐某的行为从吵闹到侵入住宅、侵犯人身,呈现升级趋势,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齐某经人劝离后再次返回,执意在深夜时段实施侵害,不法行为具有一定的紧迫性。朱某某先是找人规劝,继而报警求助,始终没有与齐某斗殴的故意,提前准备工具也是出于防卫的目的,因此其反击行为具有防卫的正当性。
3、朱某某的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属于防卫过当。齐某上门闹事、滋扰的目的是不愿离婚,希望能与朱某和好继续共同生活,这与离婚后可能实施报复的行为有很大区别。齐某虽实施了投掷瓦片、撕扯的行为,但整体仍在闹事的范围内,对朱某某人身权利的侵犯尚属轻微,没有危及朱某某及其家人的健康或生命的明显危险。朱某某已经报警,也有继续周旋、安抚、等待的余地,但却选择使用刀具,在撕扯过程中直接捅刺齐某的要害部位,最终造成了齐某伤重死亡的重大损害。综合来看,朱某某的防卫行为,在防卫措施的强度上不具有必要性,在防卫结果与所保护的权利对比上也相差悬殊,应当认定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属于防卫过当,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案例要旨
正当防卫案例分析,朱某某故意伤害(防卫过当)案例,在民间矛盾激化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入住宅、轻微人身侵害行为,可以进行正当防卫,但防卫行为的强度不具有必要性并致不法侵害人重伤、死亡的,属于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指导意义
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司法实践通常称本款规定的情况为“防卫过当”。
防卫过当中,重大损害是指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重伤的后果,造成轻伤及以下损伤的不属于重大损害;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是指,根据所保护的权利性质、不法侵害的强度和紧迫程度等综合衡量,防卫措施缺乏必要性,防卫强度与侵害程度对比也相差悬殊。司法实践中,重大损害的认定比较好把握,但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认定相对复杂,对此应当根据不法侵害的性质、手段、强度和危害程度,以及防卫行为的性质、手段、强度、时机和所处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本案中,朱某某为保护住宅安宁和免受可能的一定人身侵害,而致侵害人丧失生命,就防卫与侵害的性质、手段、强度和结果等因素的对比来看,既不必要也相差悬殊,属于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民间矛盾引发的案件极其复杂,涉及防卫性质争议的,应当坚持依法、审慎的原则,准确作出判断和认定,从而引导公民理性平和解决争端,避免在争议纠纷中不必要地使用武力。针对实践当中的常见情形,可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应作整体判断,即分清前因后果和是非曲直,根据查明的事实,当事人的行为具有防卫性质的,应当依法作出认定,不能惟结果论,也不能因矛盾暂时没有化解等因素而不去认定或不敢认定;
2、对于近亲属之间发生的不法侵害,对防卫强度必须结合具体案情作出更为严格的限制;
3、对于被害人有无过错与是否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应当通过细节的审查、补查,作出准确的区分和认定。
正当防卫案例分析,朱某某故意伤害(防卫过当)案例,人民检察院办理刑事案件,必须高度重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所提正当防卫或防卫过当的意见,对于所提意见成立的,应当及时予以采纳或支持,依法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利。
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二百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五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性案例检例第46号,2018年12月18日)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