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份
城市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
新疆
台湾省
香港
澳门
发布时间:2024-09-10 06:25:36 浏览:68
本报讯(记者蓝恒 通讯员戴文超 俞旦)日前,当办案民警送来最后一名犯罪嫌疑人的立案决定书时,浙江省余姚市检察院检察官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至此,该院向公安机关发出立案监督31人,公安机关已全部立案。
2022年10月,余姚市检察院检察官在办理何某等人、吴某等人开设赌场案时,发现何某等人、吴某等人是同一上家提供赌资结算服务的两个涉案团伙,且多名犯罪嫌疑人提到同一个可能参与犯罪的涉案人员线索,同时在部分赌客的证人证言中发现有相同的资金交易账户人员。检察官觉得这些人很可能是被遗漏的犯罪嫌疑人,且这种情况并非个案。但两个涉案团伙具有人数多、层级深、分布广等特点,办案人员信息不畅通、银行账单有异常等成为办理该案的难题。如何打破信息壁垒,从个案办理实现类案监督?一筹莫展之际,办案检察官想到了大数据监督。
为此,余姚市检察院研发“涉众案件协同办理”场景应用,梳理出同案人员关系结构图,在该场景应用中对公安机关前期摸排线索、社会关系图谱、网络赌博平台数据、资金查控平台的银行交易流水账单等深度信息实现实时共享、同屏可视,同时与浙江省检察院数据应用平台中的本地公安机关刑拘人员数据进行数据碰撞,发现可疑犯罪线索46条,对其中涉嫌犯罪的31人向公安机关发出立案监督决定书,公安机关全部予以立案。
以该案为契机,针对涉众型共同犯罪案件办案信息不畅通、尺度标准不一致、诉源治理难跟进等多重困境,2022年11月,余姚市检察院还联合公安机关、法院共同会签了《关于涉众案件协同办理工作机制的意见》,通过信息共享、提前介入、同步会商等方式,实现涉众专项案件之间统一逮捕、起诉、判决的标准,统一了司法办案尺度,拓展了监督渠道。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