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份
城市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
新疆
台湾省
香港
澳门
发布时间:2024-03-23 06:25:36 浏览:121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今年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系统回顾了过去五年检察履职情况,其背后承载的是21万检察人前赴后继、不懈奋斗的履职担当。
透过报告中每一起案件的依法公正办理与每一项检察改革任务的落地落实,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新时代检察队伍引起了诸多代表的关注。
凝心聚魂,筑牢政治忠诚
真理之光指引前进征程,思想伟力凝聚忠诚力量。
“报告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每一项工作都是检察机关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践行‘人民至上’的具体体现。”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云南省委会副主委,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云南省律师协会会长、云南众济律师事务所主任万立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检察机关抓牢政治建设,一体推进政治建设、业务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旗帜鲜明把讲政治贯穿检察履职各方面各环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扛起对党忠诚、为民司法的责任,切实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万立代表说,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小案”事关大局。“能动检察”作为过去五年检察工作的鲜明特点,便是检察机关凡事“从政治上看”,在办案的同时注重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有机统一的具体写照。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罗天在今年的最高检工作报告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曹艳群。这位来自桂林市资源县检察院的“全国模范检察官”,扎根桂北山区办案一线,鞠躬尽瘁,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其先进事迹在八桂大地引起强烈反响。
“检察英模的事迹让人感动,更催人奋进。我在曹艳群的身上看到了新时代检察队伍的光芒,既有踏实为民的传统底色,又有专业精进的时代亮色。”罗天代表表示,最高检工作报告求真务实,其中提到:坚决纠正和防止冤错案件。组织排查2018年以来再审改判的325件刑事错案,以“纠错不能止于国家赔偿、追责必须落到责任主体”的严肃态度,对551名检察人员追责问责。令人可喜的是,最高检还加强了文物和文化遗产公益保护,指导河北、湖南、甘肃、宁夏等地检察机关开展红色资源、长城、古城遗址等公益保护,指导贵州、云南、西藏、新疆等地检察机关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保护。
“如今,检察机关正在持续锻造一支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过硬检察队伍。期待这支队伍将会以更实干高效的作风推动高质量发展,解民忧、纾民困,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温暖每一个人。”罗天代表说。
严管厚爱,落实科学管理
改革是最强大的发展动力。过去五年,检察改革不断深化、全面发力。
最高检工作报告显示,2199名检察官在扎实考核下退出员额;2019年首创“案-件比”质效评价标准,共压减95.9万个程序性和内生案件;2022年检察人员记录报告“三个规定”有关事项16.9万件……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巍表示,回顾过去五年、新时代十年的改革历程,检察机关持续推动司法责任制落实,经历重塑性机构改革,在“四大检察”法律监督新格局下,大步向前,以破旧立新的姿态在新时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向党和人民递交了一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创新发展的优异答卷。
“昆山反杀案中,检察机关引领、重塑正当防卫理念,坚持‘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注重英烈权益保护与对特殊群体的护卫,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检察机关以人民群众‘看得见’的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树立检察公信力。”高巍代表说,检察机关与时俱进践行司法检察理念,不断推进科学管理,让检察改革的红利与活力不断释放。
“人民检察为人民,人民检察护人民。”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枞阳县青园心家庭农场法定代表人余青青同样关心检察队伍建设情况。她说,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腐败不仅会严重损害党和国家的形象,还会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检察机关坚持严管就是厚爱,勇于刀刃向内,整治顽瘴痼疾,以正风肃纪新成效赢得了群众信赖和支持。”
“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创设‘案-件比’质效评价标准,压减程序性和内生案件,减少群众讼累……这些实打实的举措最终受益得实惠的都是人民群众。”余青青代表告诉记者,检察机关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有态度、有举措、有创新,充分说明检察队伍是一支能够打硬仗、打胜仗的队伍。
脱薄争先,夯实基层基础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
一直以来,最高检强调,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重心在基层、为民服务的重心在基层、高质量建设的重心在基层。最高检工作报告指出:“坚持不懈夯实基层基础。”
扎根山区教育三十多年的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莲城镇北宁中心学校落松地小学教师农加贵深知基层的急难愁盼。他表示,基层法治建设是一项事关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工作。基层检察院建设也是其中应有之义。检察机关自我加压,确立相对薄弱基层检察院,在“脱薄争先”中推动检察工作全面协调充分发展,是一项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创新之举。
“边远山区更需要法治的光芒,基层检察院可以为基层各方面建设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农加贵代表说,希望检察机关坚持强基导向,加强对基层检察院的资源倾斜和帮扶力度。同时,也希望能够关注到相对薄弱地区法治产品供给缺乏的实际情况,在帮助薄弱检察院“脱薄”的同时,一体提升当地的普法教育水平等。
“基层检察机关,尤其是相对薄弱基层检察院,应加大在诉讼监督、公益诉讼、未成年人检察、数字检察等方面探索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全国人大代表、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方兰举例说,随着办案新领域的不断拓展,公益诉讼已成为检察工作的新名片。有的薄弱基层检察院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检察公益诉讼办案新模式,实现“弯道超车”,为其他办案领域的探索创新提供了有益参考。
“只有‘能动一小步’,才能实现‘跨越一大步’。检察机关抓基层检察院建设,就是抓服务大局、司法为民的‘最后一公里’。”方兰代表表示,中国的法治进程方兴未艾,人民检察事业欣逢最好发展时期,基层基础建设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检察机关应以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主动担当,以“求极致”的精神办好每一件“小案”“小事”,让老百姓关注的公平正义可触可见,不断厚植党执政的政治根基。(刘亭亭)
(本报北京3月12日电)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