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份
城市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
新疆
台湾省
香港
澳门
发布时间:2023-12-03 06:25:35 浏览:132
按照中央宣传部、公安部联合部署开展的“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有关要求,近日,国家反诈中心推出《2023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详细梳理10类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特点和诈骗手法,深入介绍7大反诈利器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进一步扩大反诈宣传覆盖面,切实提升广大群众识骗防骗意识和能力。
随着信息社会快速发展,传统犯罪持续下降,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犯罪已成为当前的主要犯罪形态。不法分子或打着“兼职刷单”的幌子,或以“提供网贷”为诱饵,甚至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挖空心思诈骗钱财。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落入陷阱,不少人深受其害。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不仅是维护公共利益的现实需要,也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题中之义。
近年来,我国始终对电信网络诈骗保持高压严打态势。2022年12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正式实施,为更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提供了法律支撑。与此同时,公安部会同工信部、中国人民银行陆续推出国家反诈中心APP、96110预警劝阻专线、反诈名片等七大反诈利器,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提供技术支持。2022年,全国公安机关深入开展“云剑”“断卡”“断流”等专项行动,累计侦破案件46.4万起,推动电信网络诈骗发案连续17个月同比下降。各地区各部门密切配合,累计拦截诈骗电话21亿次、短信24.2亿条,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此次国家反诈中心推出《2023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进一步为公众防范提供了“参考指南”。在此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全民防诈的意识和能力,尽快补齐反电信网络诈骗的“拼图”,共同构筑拦截电信网络诈骗的“防火墙”。
尽管骗子的招数咄咄逼人,但只要掌握一个基本原则,骗子也很难得逞——对来路不明的人保持警惕,拒绝其提出的一切形式个人转账要求。由此,不仅需要公众学法知法,不断增强个人的防范意识和防骗能力,而且需要各地各部门扩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精度,针对易受骗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
全民反诈,不仅需要打击到位,而且需要治理靠前。当前,犯罪分子以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为电信网络诈骗前提,再针对不同群体开展诈骗活动,电信网络诈骗由广撒网式的“盲骗”向精准化诈骗转型,被害人愈加容易轻信和上当,这也是很多人感到“防不胜防”的关键。构建起全民反诈的坚固防线,首先就要更加有效地保护好个人信息,这既是普通人应该做好的基本功课,也是维护网络安全的关键一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