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份
城市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
新疆
台湾省
香港
澳门
发布时间:2023-10-15 07:25:34 浏览:212
已婚男向三位女士发动“爱情攻势”,获得信任后开始大肆“借款”
打了欠条,为啥还被判诈骗
男子接连哄骗3名女子出资供其创业,实则将钱款挥霍及还贷,因都打下借条,落网后,辩称自己不是诈骗是借款。经上海市嘉定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日前,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周某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20万元。
以创业为幌子向女友“借款”
2015年,在物流公司工作的周某结识了隔壁公司的黄女士。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周某对黄女士展开了恋爱攻势。黄女士被周某的死缠烂打感动,二人开始恋爱。
交往一段时间后,周某表示想创业,开一家自己的物流公司,但碍于资金不足,向黄女士提出借款30万元。见黄女士担心这笔钱打水漂,周某写下借条,并许诺高额利息。随后,黄女士从父母处凑了30万元给周某。
此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周某以“发货量增大,需要资金周转”“购买工程材料”等理由又向黄女士借款20万元,每次周某都像之前一样,写下了欠条。
黄女士在周某的哄骗下,还向三家银行申请办理了三张信用卡,提供给周某日常使用,最终周某欠下银行贷款6万余元无法归还。
当黄女士还沉浸在恋爱的喜悦中时,周某又通过微信“摇一摇”认识了刘女士。在周某花言巧语的攻势下,二人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周某开启了同时和两个女朋友交往的模式,周旋在黄女士和刘女士中间。
为了能够抽出时间应付刘女士,周某经常以“去外地工作”为由骗黄女士,其“严丝合缝”的谎言并没有让黄女士察觉到异样,甚至还继续借钱给周某创业。然而,借款一笔一笔出去,还款却迟迟没有,黄女士多次催促都被周某以“尽快还给你”“再给我点时间”等理由搪塞。为了逃避还款,周某开始疏远黄女士,“主攻”刘女士。
周某自称离异并许诺要和刘女士结婚,刘女士十分渴望结婚,周某许下的结婚承诺正中其下怀。周某时常早出晚归,刘女士还以为他为了结婚在外打拼,一直把周某当成结婚对象对待。恋爱期间,刘女士经常送礼物给周某,日常开销及周某租住房子的费用也由刘女士承担。
“胃口”越来越大
2016年8月,周某自称外出谈业务需要包装形象,哄骗刘女士为其购买了一块售价6万余元的高档手表。因刘女士生病住院,周某对其细心照料,让刘女士感动不已,愈发觉得周某可靠,值得托付终身。此后,周某接连以努力赚钱为由,虚构各种事实向刘女士索要钱款。
同年10月,周某以资金周转、购买货车为由向刘女士索要钱款,刘女士最终转了55万元给周某。
3个月后,周某提出赚钱后准备在上海买婚房,需要缴纳社保金。刘女士以为结婚事宜即将提上日程,遂通过一家公司为周某办理了社保卡并代缴了社保金。此后,周某又编造了工地有人受伤、员工死亡等理由向刘女士要钱。出于对周某的信任,刘女士陆续给了周某不少钱,可后续周某的“胃口”越来越大,提出让刘女士贷款甚至卖房借钱给他做工程的启动资金,刘女士觉得周某越来越离谱,二人为此大吵一架。
2019年1月,刘女士见周某迟迟不还款,提出要报警,周某随即补了一张140万元的借条并答应到年底全部还清。可是,周某一拖再拖,分文未还。
谎言被揭穿
2020年上半年,刘女士在刷手机短视频时,偶然联系上了周某好友,于是和对方聊了起来。“周某前几年欠下一屁股债,逃到上海来打工。这两年回来,开好车、戴名表、背上万元的包,听说做生意赚大钱了……”刘女士一听,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
为了追回欠款,刘女士按照周某好友提供的地址找到周某的老家,发现周某家中原来还有妻小,周某一直在利用结婚骗钱。刘女士要钱无果,返回上海后立即报警。2021年5月24日,公安机关立案。
事实上,周某在与刘女士交往期间,还与赵女士恋爱了半年,他采用同样的手法虚构各种理由向赵女士借钱。起初,赵女士和黄女士、刘女士一样,出于信任将钱借给了周某,当借款金额达到20万元时,赵女士发现周某有借无还,遂将周某起诉至法院。最终,周某返还了赵女士9万元,二人也结束了恋爱关系。
短短的几年,扣除少量还款,3名被害人共计被周某骗了140余万元。到案后,周某却一直辩称自己是向被害人借款,并不承认自己的行为涉嫌诈骗罪。2021年12月23日,公安机关将该案移送嘉定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承办检察官审查后认为,周某向被害人借款时不具备还款能力。首先根据周某父母及妻子介绍,周某家庭生活比较拮据,家中也未购买商品房,周某很少补贴家用,且债台高筑。其次,周某借款时采用了虚构事实的手段。同时,根据周某的供述及调取的银行卡转账记录,检察机关发现,周某获得借款后的实际用途是归还借款及个人消费。周某在不能如期归还借款后,还在编造各种理由拖延。直至案发,周某依旧没有返还大部分欠款。因此,周某的行为实质上是以借款为名骗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已涉嫌诈骗罪。
2022年5月30日,嘉定区检察院以诈骗罪对周某提起公诉。因案情复杂,法院开庭后于日前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