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份
城市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
新疆
台湾省
香港
澳门
发布时间:2020-11-13 00:42:00 浏览:282
刑法条文释义_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定义、量刑】
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二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解释】本条是关于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编造恐怖信息,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罪的犯罪的规定。
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二是2001年12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中对刑法增加的新的犯罪规定。美国"9·11"事件后,在美国出现了投放炭疽菌病毒的恐怖活动,继而出现以假的炭疽菌病毒制造恐慌的事件。这种投放假炭疽菌病毒的行为虽然不能造成炭疽病的传播,但会造成一定范围内的恐慌,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特别是在恐怖分子投放真的炭疽菌的情况下,这种投放假炭疽菌的行为,会使人们难辨真假,危害更大,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由于这种行为不可能实际造成传染病的传播,不属于危害公共安全方面的犯罪,难以适用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规定,而在刑法中又缺乏相应的规定,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中增加了对这种犯罪的规定。
根据本条规定,构成该罪应当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_一、要具备本条规定的犯罪行为条件。具体讲就是应当具有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的行为。这里列举了三种犯罪行为,只要实施其中一种,即可构成实施该罪的行为条件。其中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是指以邮寄、放置、丢弃等方式将假的类似于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物品置于他人或者公众面前或者周围;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是指行为人编造假的要发生爆炸、生物化学物品泄漏、放射性物品泄漏以及使用生化、放射性武器等信息;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的行为,是指明知该恐怖信息出于他人编造,是假的信息,而故意向他人传播的行为。二、要具备本条规定的犯罪情节。根据本条规定,具有本条规定的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才构成犯罪。“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主要是指该行为造成社会恐慌,影响生产、工作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
本条是故意犯罪,行为人只要故意实施本条规定的行为,且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即构成本罪。在实践中,行为人实施本条规定行为的动机和目的是多方面的,有的是为了报复某个人,有的是对社会不满,有的甚至是搞恶作剧,无论动机如何,都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根据情节的轻重,本条规定了两档刑罚_构成犯罪的,即可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其中“造成严重后果”,主要是指该行为给公民、集体、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造成重大社会影响或由于恐慌而造成人员伤亡的等情况。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