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份
城市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
新疆
台湾省
香港
澳门
发布时间:2020-11-13 01:20:38 浏览:1051
当你本人和亲友被警察带走陷入刑事风险时,要不要找律师?
1、当你本人被警察带走陷入刑事风险时,要不要找律师?
当你本人和亲友被警察带走陷入刑事风险时,要不要找律师?作为一个律师,我当然是斩钉截铁地说要。但这个“找”,是指至少去专业刑事律师那里咨询一下,不一定非要请来辩护(同行们不要拍我)。因为法律毕竟还是一个偏门的知识学科,想象竞合犯或共犯过限这种名词哪怕在律师团体里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说明白。律师谈案子的数量一般会是接案数量的几倍,因为委托人和律师之间是双向选择,刑辩律师作为中国最谨慎的一群人,绝对不会头脑一热就接受委托,而是需要了解案情分析可能性后才会考虑跟你签合同。
你本人对事实是最清楚的,由你口中向律师陈述的事实,很有可能也是日后向侦查人员陈述的内容。律师可以帮助你理清逻辑,告诉你涉及的罪名有哪些法律规定,本案中对你有利的部分和不利的部分是什么。有了这样一轮经历,你就不会完全无准备地面对侦查人员,这是一种提前的风险防控。
对于可能涉及犯罪的本人,律师可以告诉你以何种心态与办案机关沟通,哪些事实一定要强调,哪些情况必须特别注意。你与律师之间是合作关系,你负责说事实,律师负责说法律。这种合作在侦查阶段可能会帮助你获得取保候审,从看守所里出来;这种合作在审查起诉阶段可能帮助你获得不起诉决定,保留公职,没有案底,不影响子孙政审就业;这种合作会一直持续到刑事案件开庭,从两方面给法官以影响,最终做出最有利于你的判决。
本段落中的“你”不一定指个人。我们给很多企业做过刑事风险防控,原因是单位犯罪一般也要处罚责任人,法人总经理等首当其冲。又或者像中国足协那种教练合同没签好损失好多钱的事情,放到其他国企央企可能就是签订合同失职罪呀
2、当你的亲属北京警察带走陷入刑事风险,你能做什么?
绝大部分刑事案件里,犯罪嫌疑人都是直接被侦查人员带走拘留后家属才知道他涉及到了刑律。一旦被带进看守所,家属除了送钱送衣物外无法与他有任何联系,只能委托律师去会见。我在西城看守所做法律援助时曾经看到一个老奶奶背着哇哇啼哭的小孙女,想见一面因贩毒被拘留的女儿。小孙女一直喊着“要妈妈”,哭的小脸通红,但根据规定,警察又绝不可能让他们见面。当时的情景给了我很大的冲击。
对于家属来说,律师是沟通的桥梁;对于看守所里的本人来说,律师是救命稻草。口供是证据中的关键一环,它串起了整个事实,决定着侦查方向,也决定着办案人员搜集哪些其他证据;很多案子为什么律师要拼命做非法证据排除,我国法律为什么专门把“口供”列出来写明不得作为定案依据的情况,原因就在于此。律师可以最早地帮你的亲属固定无罪、罪轻的情节,抓住案件发展的最佳时机,甚至辅助办案人员查明事实。随着法律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很多办案人员非常欢迎律师的加入,因为律师可以帮助他们减轻工作量,保证良好顺利地沟通,不让“错案终身追究”的风险落到办案人员的身上。
3、如果你是刑事案件受害人,律师可以帮你做什么?
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明哪些情况被害人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哪些情况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对于受害人来说,律师最大的作用就是在经济上最大限度地帮你获得补偿。
可能是法官和律师角度不同的关系,我们在办理案件时,并不会轻易接受“只有实际物质损毁才能获得赔偿”这种规定。比如遭到诈骗,财物又被转移,一般情况下无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意味着基本不可能获得赔偿。但是律师会更进一步:财物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被转移?接受财物的人是否支付了相应的对价?是否有证据证明并非善意取得,可以责令追缴?等等等等。
在很多资金往来数额极大,链条极复杂的案件中,被害人律师往往承担着帮助办案机关找寻图片点的任务。我们曾经代理过一个案件,在审查起诉阶段阅卷后,多名律师协作办案,提出一份详细的补充侦查证据提纲,通过检察院转到经侦办案人员手中,最终使涉案金额6个亿的跨国诈骗案达到起诉标准,并追回损失。
之前在某个回答里我说过,中国的刑事案件辩护率不足30%,完全不能跟美国刑事诉讼将律师作为“必需品”的情况来相比。一方面因为中国刑辩律师历史短,人数少,又没有健全的评价机制,导致很多人没有意识,也不知道怎么找律师;另一方面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均衡,很多人达不到法律援助所设定的贫困线,但又确实无法支付请律师的费用,无奈之下只能选择不请。想要改变现状很难,但我们一直在努力,比如每年接法律援助案件,到看守所值班义务接受咨询等等。我遇到过被害人家属在法庭上持续谩骂的情况,也接受过被害人家属送的锦旗。但无论怎样,我还是相信,刑辩律师是一份有意义的事业。作者:王逸然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