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快速咨询
全国专业无罪辩护刑事律师服务平台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常识 >防骗手册>全文

当心!这些骗术正流行

发布时间:2021-11-29 22:26:03 浏览:141

   如今很多人都害怕一个“骗”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今诈骗犯罪手段更加隐蔽、狡猾,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为了更好地让市民了解对方的作案手法,本周的生活预警特披露部分诈骗作案的丑恶伎俩,以提醒警示世人。
  短信诈骗式
 通信行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人们在享受着科技带来的快捷时难免也会遇到不法分子的乘虚而入。范女士就收到了这样一条奇怪的消息,短信中骗子用银行工作人员的口吻称范女士的卡在成都一商场消费,4000元钱支付成功,详情拨打×××电话咨询。一般来说人们就会试着拨打该电话澄清自己并没有消费,对方就会以查实为由套出银行卡号和密码。面对这样的情况时大家千万不要轻易回复对方,应及时与银行方或者警方取得联系。
  外出称病式
  一般作案人为外地人,他们在特定的环境中得知外出人员的家庭情况及联系方式,认为外出人员在短时间内不会到家,或不与家人联系。于是嫌疑人自称是某某医院的主治大夫或其他负责人,电话告知外出人员的家人,称其在外地患重病或出车祸,在某地医院抢救,要家人按地址汇巨款救治病人,受害人往往抱着救人心切的心理不假思索就汇款。结果汇去的却是花钱买教训,上当受骗。
  免费送衣送表式
  此类诈骗主要针对的是进城务工者。作案人利用对方贪小便宜的心理以免费送汗衫或手表为由接近他们,强行要求其参与抽奖,抽奖后收取一定的“板板钱”。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免费送这样的好事还是少听为妙。
  假冒身份式
  有的不法之徒随便弄个假证件,就摇身一变成了警官、军官或司法官,凭借三寸不烂之舌采取大包大揽、大吹大擂称能通过关系“帮助”办户口、安排工作、开脱罪行等,可以说,只要当事人说需要办什么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再以“疏通关系”为借口,多次向受骗人要钱要物。
  纵观诈骗案件,犯罪分子的手段虽煞费苦心,也算不上高明,却能屡屡得逞,使受害人在经济上受到严重损失,这不能不令人深思。在此本报提醒广大市民提高警惕,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及时识破骗子的花招,时时处处防骗。

分类: 法律常识 防骗手册

热门文章
律师推荐
  • 优秀刑辩律师

    杨树英 律师

    金融犯罪,刑事上诉,附带民事

    15632514568

  • 优秀刑辩律师

    黄书海 律师

    经济犯罪,金融犯罪,附带民事

    17710921395

  • 优秀刑辩律师

    张淑锋 律师

    经济犯罪,知识产权犯罪,附带民事

    15810764225

  • 优秀刑辩律师

    赵明赫 律师

    附带民事,取保候审,经济犯罪

    18611909496

  • 优秀刑辩律师

    陈亮 律师

    经济犯罪,金融犯罪,企业家犯罪

    13659813752

Copyright 2020 无罪辩护 京ICP备16052496号-1
 
wuzui.cn